一月28日(星期三)下午在教研中心上完<用攝影機說故事>的課程後,開車一出研習中心就發現一路上都瀰漫著霧氣,幾乎是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狀況,車子如同在空中行駛。
如果就安全性來說,可以說是相當危險;但對我而言,卻有著一份在霧中探索前方與不知前方的迷途感受!如同探訪神仙的居所般,小心翼翼卻又有著一份探索的樂趣與冒險的奇幻!
雖然這條路線已不知走過幾回,理應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在岔路口還差一點走過頭了,這或許就是一種驚奇吧!當自以為一定沒問題時,卻發現只要場景改變,就可能是新的體驗和學習!那一種在濃霧中行駛的心情,只能說是又驚又喜!
其實這幾天有關<用攝影機說故事>的課程,上課談到的觀點與碩士班的質性研究課程中所談的田野調查方法與倫理都有些相近,因為紀錄片的拍攝其實也會涉及人類學田野調查的方法及社會學觀探討人與人的互動和敘事探究中強調報導者與訪談者的關係與倫理等等,都有其共通的原理原則。
只是,影片拍攝畢竟涉及影像與聲音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場域的呈現和作者所要傳達的觀點和想法,所以上起來覺得還蠻有趣的。
這幾天的課程中欣賞到許多紀錄片,我想會是這幾年來,在未來短短的十天中,看最多紀錄片的一段時間。
這個課程邀請到多位臺灣有名的紀錄片導演。由這些導演的經驗分享中,我發現原來紀錄片導演都要像你一樣,很會說故事;擁有強烈的自我的觀點和個性,也具有很特別的敏銳度,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都和他人不同,而且知道自己要什麼!
其中一位導演陳俊嘉老師,還曾是台北市立平等國小的老師,後來辭職專心拍紀錄片。他還自嘲現在是打零工賺錢來拍紀錄片,因為不能只靠拍紀錄片生活,他們幾乎都是另接廣告片或政府的宣導短片等做為經濟收入,再把賺來的錢花在紀錄片的拍攝上。由此看來,拍紀錄片的人還真是要有些傻勁,否則根本無法持續下去,真是很特別的一群人。
在他們的分享與紀錄片的觀看裡,我看到臺灣社會中小人物的喜怒哀樂;看到人生中的起起落落;看到生命的挫折與波瀾;看到生命的無常與無奈,但也看到生命的堅強與韌性,看到努力活著的生命,那一份對生命的愛,令人動容和讚嘆!那一份生命的熱情是真實的情感,是真實的人生,大家都是在平凡中活出自己,創造自我的生命熱情與活力,讓自己覺得「我是活著的」,我想活得精彩,活得有意義,活得有尊嚴!不是為別人,而是為自己。如同王鼎鈞對人生三部曲的詮釋,少年是為學習和長大而活;中年是為家庭社會而活,只有到老了才還給自己,為自己而活!那是一種深沈的體悟吧!
我曾期盼能在年輕的時候就跳脫現實的枷鎖,為自己而活,但似乎是很困難,因為有太多的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和制度框著今日的我,或許只有到老,沒有人搭理的時候,才能真正的做自己吧?
不管如何,在看過每一部紀錄片中的小人物後;在每位導演的口中聽到他們自己的故事後,讓我感受到每個人物的生命力;感受到生命中的熱情!那是自己似乎快失去的東西,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核心-愛!愛自己,才能愛別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